我最近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面试,虽然没有就此失去后续的面试机会,不过对于职级的评定有一些影响,总之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面试。在事后看来,这个经历(以及任何其他形式的失败)如果处理得当,就会在很多方面让我变得更加强大。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分享整个过程以及自省的过程,希望对你也可以有帮助。

系统设计面试

这是一个被称为“系统设计面试”的环节,如果按照目前主流的定义,系统设计面试会涉及诸多运维大型生产系统的诸多知识。比如,对系统负载的估算,识别核心系统和支持系统,如何保证系统的高可用,负载均衡,异步消息的处理,如何有效的设计缓存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缓存,应用缓存,静态数据缓存等)。

这个环节由于比较开放,而且依赖于面试双方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因此准备起来非常困难。我是按照这个主流定义进行准备的。我之前对于系统设计还是有一些积累的,不过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前端开发以及代码设计的方向。所以我找了一些目前比较新的资料来充电:我阅读了Alex Xu的小册子,以及另外一本Grokking the System Design Interview。此外,我在Youtube上学习了诸多的视频,比如如何实现一个Twitter,以及如何实现一个YouTube等等。

System Design Interview

不过在面试的时候出了一点点微小的意外:面试官告诉我暂时不用考虑后端系统,我们主要聚焦在前端(也就是上图中红框的位置),换句话说,我准备的90%的内容都没有用到。所以你大约可以想象这个面试的走向。整个面试过程我完全就是按照直觉来走,从而失去了一些关键的得分点。

好了,以上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部分。下面我来聊一聊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我的初始反应

面试完成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很愤怒,之前面试指引里提到的各种非功能性需求几乎没有考察,我 感觉自己好像遭到了戏弄。用一个我没有准备的内容来评判我的能力是不公平的。此外,仅仅通过一个小时的写写画画来评估我的能力也是不客观不准确的。

如果你可以大致共情我的感受,那么请继续读下去。我的第一反应中的这些心理活动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点,也是这篇文章我希望分享的关键。

首先是愤怒。在普通的认知中,好像一个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之后,他自然而言的就有权利,也天经地义的应该生气。不过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这个愤怒可能是我们臆想出来、用以操纵别人的一种手段。而由于这种习气来自于小时候(10岁以前),所以非常的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Excerpt From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曰)岸见一郎,(日)古贺史健

我第一次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读到这个观点时,非常震惊。不过如果深入思考,这种以发怒为目的来避免真正去解决问题的做法,非常符合生物本能,也正是大部分人难免归于平庸的根本原因。我们的愤怒当然是假象,可以自由控制,收发自如。书中举得一个例子是当你怒气冲冲教训你的孩子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自己领导的电话,似乎不可遏制的怒气会在刹那间烟消云散,在毕恭毕敬的接完电话之后,消失不见的怒气又可以瞬间回归。

所以我究竟在愤怒什么呢?是我自己没有回答出本应该回答的问题吗?是回答不出问题破灭了我的专家形象吗?是因此而坐实了自己的冒名顶替综合征吗?如果一直问下去,我可能会得出很多的答案。但是,这样我就陷入了原因论:即为我的愤怒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就此打住。

显然这种归因对我毫无价值。在遇到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选择用一种情绪来应对,也可以选择做其他事情。是的,我们可以有选择。我可以因此而愤怒,但是更好的做法显然是复盘哪些漏掉的知识点,然后补齐我的盲区,为下一次的另一场面试做好准备。

System Design Interview

不过,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第二种做法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他需要我破除掉自己“知道很多”的幻觉,而这种破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否定,而自我讨厌被否定。不过想要从事件中学习,并有所成长,我们需要直面问题,并付出勇气。

自信、自卑以及成长

好多天之后,在我重新读李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的时候,我读到了他关于自己走出自卑的牢笼的那一段,突然就明白了很多。

“人要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而对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自己,自信、自负、自卑其实都是无意义的,要现实才对 —— 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愚蠢。”

Excerpt From 七年就是一辈子 李笑来

人生在世,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长期忽视的自己。我们习惯了从和他人的对比中获得对自己的认知。这一点很容易搞错,

在和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比起来,我们难免自觉“又弗如远甚”。这种比法固然是彻底错误的,另一种更加隐晦的错误是,在和某些方面不如我们的人比起来,我们难免会心生傲慢,或者为自己的所得而沾沾自喜。这两种想法,归根结底,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即通过和他人比较而获得幸福感。

我们需要有对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你可以不断的与未来的自己对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一旦有和他人对比的邪念,你就需要停下来,让这种念头走开,然后轻装上阵,持续前进。

小结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庄子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我刚经历了一次不太顺利的面试,但我选择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次经历。我意识到生气和自卑无法解决问题,相反,通过反思和学习来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为下一次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教训,它们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激励我们不断成长。面对失败,我们需要勇敢地正视现实,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然后努力变得更好。自信不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而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