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owerline打造漂亮的状态栏

###Powerline powerline会将vim的status line变的非常漂亮,看起来像一个“主流”的编辑器那样,而又不会引入额外的“重量”。基本原理是使用字体将特殊字符展现成特殊形状(如三角形),额外的有一些漂亮的配色。 ####效果 ####安装 有几个额外的点需要确保: #####保证你的vim包含了对python的支持 vim --version | grep python的结果应该包含+python,如: +path_extra -perl +persistent_undo +postscript +printer -profile +python/dyn 如果没有的话,需要将vim重新编译,比如在Mac OS下: brew install macvim --env-std --override-system-vim #####安装powerline 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clone到本地,比如: git clone git://github.com/Lokaltog/powerline.git ~/PowerLine/ #####配置.vimrc 为你的vimrc添加下面的配置: set rtp+={path_to_powerline}/powerline/bindings/vim set laststatus=2 set noshowmode 这时,如果你启动vim,应该已经可以看到powerline了,但是有可能有“乱码”的问题,幸运的是,已经有很多的预定义字体。 ###Fonts 这里有许多额外的预定义fonts。选中需要的字体,安装到本地即可(双击字体文件或者拷贝到~/Library/Fonts下)。然后在.vimrc中使用这个字体,比如: set encoding=utf-8 set guifont=Menlo\ for\ Powerline:h14

February 19, 2013 1 min

从Google Code迁移至Github

###一些闲话 虽然对开源社区没有任何杰出的贡献,但是我自己在业余时间开发的很多小东西都是开源的,有部分放在google code上,可是除了一个sTodo有几个用户外,其他的工具几乎都纯属自娱自乐。虽然当时做的时候自己非常投入,会各种YY,假设用户会需要这个功能,会需要那个功能,用户会需要脚本化,自定义插件等等,但是到最后发现只有自己在使用,而再过一段时间,连自己也不会使用了。 我自己托管在google code上的,还算有点用处的项目有三个: sTodo 一个简单的todo管理器 phoc 一个可以用JavaScript脚本化的计算器 utouch 一个使用styledTextCtrl的编辑器 虽然这种事情发生在几乎每一个喜欢写程序的家伙身上,但是整个过程对自我修炼来说,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首先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需求不是想象出来的!在没有和用户真正仔细的讨论之前,我们的假设和推断往往是错的。 Idea到处都是,有很多很酷且很有挑战的idea,但是它们不一定真的在解决人们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最近在尝试组织一个活动,主题以及目标已经确定,上周找胡凯帮我把关,结果发现我又一次的进入了“帮助用户想需求”的老路上了。 ###迁移 ####使用svn同步到本地 根据google code的提示,将code从svn中的checkout到本地: svn checkout http://phoc.googlecode.com/svn phoc-read-only ####去除掉.svn隐藏目录 现使用find在当前目录下找到名称为.svn的目录,然后将其删除,这个过程是递归的,即可以清除掉当前目录及所有子目录中的.svn目录: find . -name ".svn" -type d -exec rm -rf {} \; ####初始化git的repo git init git add . git ci -m "migrate of project xxx to github" 然后对应的在github上创建repo,创建之后,需要将本地的remote指向github上的repo: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project/project.git 如果本地的master分支没有配置,可以在.git/config中进行配置: [branch "master"] remote = origin merge = refs/heads/master 最后将新的commit push到新的repo上即可: git pull --rebase git push 我已经把这个工具迁移到了github上abruzzi,正式告别了google code。

January 13, 2013 1 min